| 2015 | JAN | FEB | MAR | APR | MAY | JUN | JUL | |||||
| 2014 | MAR | |||||||||||
| 2013 | JAN | FEB | MAR | APR | MAY | JUN | JUL | AUG | SEP | OCT | NOV | DEC | 
| 2012 | JAN | FEB | DEC | 
海藻提取物的抗癌效果
有关海藻提取物的抗癌效果研究的报道, 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中叶的日本。本文中,提取物指以有机溶媒、凝胶过滤等方法经分馏获取的物质;或以冷水、热水等萃取的;或以其他方法萃取获取的物质。
 中泽佑二等人取12种绿藻,27种褐藻, 24种红藻萃取液的上清液注入腹腔中植入艾氏腹水癌的小鼠腹腔以观察其抗癌效果。艾氏腹水癌在1906年为德国细菌学家欧立希发现,是一种癌症实验小鼠罹患的自生的、可移植的乳腺癌,一种恶性腹水癌。在1930年,其转换的腹水形式被注意到。研究人员在马尾藻科的铜藻、马尾藻、半叶马尾藻的透析水溶液沉淀物-硫酸铵沉淀,经凝胶过滤分馏法获得的粗多糖组分、粗蛋白组分及低分子量组分中, 观察到了对于癌症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粗多糖组分,据信是藻酸和褐藻糖胶的水溶混合物。随后,研究人员依此制备了该种粗多糖组分并在一种构成仅为酸性多糖(褐藻糖胶)的组分和一种构成含多种氨基酸的组分中发现较高抗癌活性。
中泽佑二等人取12种绿藻,27种褐藻, 24种红藻萃取液的上清液注入腹腔中植入艾氏腹水癌的小鼠腹腔以观察其抗癌效果。艾氏腹水癌在1906年为德国细菌学家欧立希发现,是一种癌症实验小鼠罹患的自生的、可移植的乳腺癌,一种恶性腹水癌。在1930年,其转换的腹水形式被注意到。研究人员在马尾藻科的铜藻、马尾藻、半叶马尾藻的透析水溶液沉淀物-硫酸铵沉淀,经凝胶过滤分馏法获得的粗多糖组分、粗蛋白组分及低分子量组分中, 观察到了对于癌症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粗多糖组分,据信是藻酸和褐藻糖胶的水溶混合物。随后,研究人员依此制备了该种粗多糖组分并在一种构成仅为酸性多糖(褐藻糖胶)的组分和一种构成含多种氨基酸的组分中发现较高抗癌活性。
1976年,伊藤和杉浦报道, 鼠尾藻热水萃取物的分子量在10000及以上的乙醇沉淀物对植入小鼠腹腔的艾氏腹水癌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该报道提示酸性多糖为抗癌物质。
海藻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
| 海藻萃取物口服粉对植入小鼠的腹水癌的生长抑制率(%) | ||
| 海藻种类 | 剂量 (mg/kg/day) | 生长抑制率(%) | 
| 绿藻 | ||
| 浒苔 | 1600x28 | 51.7 | 
| 刺松藻 | 同上 | 43.4 | 
| 褐藻 | ||
| 生态因子对松藻 | 同上 | 69.8 | 
| 海带 | 同上 | 57.6 | 
| 羊栖菜 | 同上 | 49.7 | 
| 马尾藻 | 同上 | 38.6 | 
| 海草 | 同上 | 46.5 | 
| 老鹮草 | 同上 | 41.7 | 
| 红藻 | ||
| 条斑紫菜 | 同上 | 53.2 | 
| 粗石花菜 | 同上 | 38.5 | 
| 小珊瑚藻 | 同上 | 38.4 | 
| 
 | 
 | |
然而,由于从褐藻提取的酸性糖类不仅为褐藻糖胶,还含有海藻酸,这使得对样品提纯、精制以确定其性质成为必要。在后续对海藻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中, 北里大学的山本等人以海藻、窄叶海带、日本长海带、微劳马尾藻、海带的提取物注射入皮下植入S180实体癌的DD小鼠的腹腔内,除海带外,其余的都观察到显著的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90-95%。 山本等人对于包括绿藻礁膜属、海藻紫菜属等10种透析液中含有L1210造血细胞的热水提取物的海藻的长寿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鉴定出其中六种有该作用。从褐藻中发现的诸如海藻酸及褐藻糖胶的粘滑物质, 由于研究证实具有该作用开始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因素使得谷泽等人得出结论如下, 不同于免疫调节化学药品, 海藻多糖的抗肿瘤活性是通过激活人体反应系统而获得的(请上我们的岩藻多糖网站). 敬请关注我们的褐藻素相关产品。
参考资料:
- H.Ito and M.Sugiura 1976 Chem. Pharm. Bull., 24, 1114-1115
- I.Yamamoto at al. 1982. Bot. Mar., 25, 455-457
Check out similar products here


